传播渠道整合趋势下的电影接触情况与评价量表-以北京地区大学生调查为例

  来源:网络    时间: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1、电影作为一种渠道载体的特性已经变得十分的微弱,而成为了一个单纯内容产品的趋势则非常的明显。也就是说,电影在整个传播体系中的位置与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一样,只是成为了传播链条上的一个内容环节,而象报纸、杂志、电视一样作为独立的一种传播形式的现实意义已经非常的弱化。2、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群体最大的电影接触渠道,既是最大的看电影的渠道,也是最大的了解电影资讯的渠道。3、在国内首次从受众角度探讨了电影的评价量表,研究发现量表结构显示为四个维度:主题的正面意义、情节设置的可看性、音乐画面效果、演导阵容。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媒介即是信息”的观点,对于电影的概念而言是最好的写照。每一种新的传播渠道的出现,都给电影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含义。如,“胶片摄制+影院放映”这一传统的电影传播流程被电视的出现所打破,有了电视电影这样不同于传统电影的拍摄手段,影院的影响力让位于电视这一后起的大众媒介渠道。再往后,录象、VCD、DVD等的出现,更是丰富了电影的传播渠道形式。正如J.莫纳科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怎样看电影》一书中所说的:“时至今日应当把它们看作是一个统一体的组成部分,我们确实需要一个能够包括影片与录像带的新词汇。……从现在起,‘电影’成了一个尚无新名称的、包括艺术与技术而组成的行业,姑且名之为‘电影电视’吧。” [1] 具体从好莱坞的市场情况来看。1980年,从剧院发行和放映的收入(包括美国国内和海外)占好莱坞制片厂年收入的76%,但是1990年, 这些收入只占好莱坞制片厂年收入的32%。相比之下,同一时期收费电视的收入则从4.8 %上升到9%,录像带的收入更是从1%上升到45% 。[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传播渠道之间的整合。特别是网络的普及,除了出现网络电影这样新的电影制作方式外,网络更是提供了一条有更大范围的电影传播渠道。“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当数字化技术介入娱乐媒体之后,开始打破传统媒体的界限,出现电影、电视、激光视盘、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传播方式交互并存的趋势。尤其对电影艺术来说,数字化意味着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极大地影响了电影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的各个环节,正在改变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电影业的面貌。…………在数字时代,任何形式的信息一经数字化,就被整合为统一的数字化信息,进而打破不同媒体之间固有的壁垒。数字化整合并不意味着电影媒介的消解,但却使电影的内涵与外延有了重新界定的必要。”[3] 对于媒介渠道整合趋势下电影的各种变化,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严格意义上的实证探讨 [4],许多基础性问题没有比较清楚的掌握。如当前人们还看电影吗?有多少比例的人在看?是什么样的人在看?电影还是一种独立的传播媒介吗?在传播渠道的整合中,人们是通过哪些渠道来接触电影的?在当前电影的角色转换中,人们是从哪些角度来评价电影的?等等。由此,本次研究首次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研究问题一:当前受众接触电影的基本情况?这是了解当前电影状况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电影究竟有多大的传播人群?这些人群接触电影的数量是多还是少?接触电影的数量是否有性别、地域等的差异? 研究问题二:电影的传播渠道方式是一种什么样的现实情况?本次研究对于电影的整个传播渠道模式进行了整理,分析框架表示如下:
研究问题三:当前受众评价一部电影的主要指标是哪些?评价量表的维度构成是怎么样的?虽然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理论研究的理论模式从传统的艺术哲学、美学理论转向结构主义和语言学。[5] 同样地,我国学者的研究基本是在这些学科范围来开展的。而很少从传播学、社会学角度来进行探讨。其中对于文本的研究几乎都是以研究者个人的学术框架来进行的解读,有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电影只有在与观众的相互传与受的关系之中才能产生意义,也就是说要解读电影文本的意义,最终是需要从观众的角度来展开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正如老一辈学者钟惦非老先生在五十年就前说过的:“最主要是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丢掉这一个,便丢掉了一切。” [6] 对于电影的文本分析,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从观众角度来分析的评价量表,即观众究竟是从哪些角度来评价电影的?由于没有可资借鉴的分析模式,本次研究试图做一个探索性的分析,建立一个电影评价的基本量表。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以期通过对这个群体的考察来对问题有一个探索性的研究。 首先,在研究前期对北京师范大学二年级300位本科生进行了开放问卷的调查,问题是: 1、最近半年来你看过什么电影? 2、你对一部好电影的评价标准主要有哪些? 通过对学生回答问卷的分析整理和结合文献梳理后,再设计正式的调查问卷。 其次,正式调查选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四校本科生作为抽样对象,以班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有效样本为847人份。调查时间为2005年9月20日——28日。 具体的样本构成情况为: 性别构成 (三)电影的评价量表对于好电影的评价,受众是从哪些维度来评价的,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实证探讨的量表。本次研究试图建立一个探索性的电影评价量表。 首先,对北师大本科二年级的三百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开放式的调查:你对一部好电影的评价标准主要有哪些?根据这次质化调查结果,归纳了十五个方面:名演员、演员的演技要强、名导演、主题有思想性、题材新颖、内容健康、有幽默感、能让人受益、反映现实生活、情节紧凑,不拖沓、情节设置有悬念、比较容易看懂、摄影的视觉效果、音乐优美、道具/服装/场景等精美。 其次,对质化调查归纳的十五个方面进行五分量表的北京大学生调查。 第三,对调查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发现,“演员的演技要强”和“反映现实生活”两个变量的共同度低于可接受水平,分别只有0.398和0.393(参见下表5);并且在因素负荷矩阵中,两个变量分别在两个因子中的负荷值都在0.4左右。本研究的量表建构将这两个变量删除。
第四,在删除“演员的演技要强”和“反映现实生活”两个变量后,对其余的十三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四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61.928%,MSA为0.795。(具体参见下表6)
第五,根据上面的因素分析结果,可知大学生对电影是从四个维度来进行评价的,本次研究从这四个维度来建立电影的评价量表: 电影评价量表评价维度

文章搜索
本类热门
本站所列资源部分收集自网上,本站与内容的出处无关,内容版权皆属原作者所有,如果你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