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六则》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孔丘和《论语》;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字。
2、能力训练: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熟读背诵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
2、难点:理解前四则文意。
[教具准备]
录音机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丘和《论语》。
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
3、掌握“厌、罔、殆、诲、亦”等字。
4、熟读朗读前四则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前面学的两课是现代作家叶圣陶等作家论述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文章,今天要学的是古人对学习的论述,(板书课题)“论学”就是论述学习方面的问题。
(二)简介孔子和《论语》。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论语》:是由孔子门人和他的再传弟子辑录孔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
(三)学习前四则。
1、听前四则的录音,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说 罔 殆 识 诲 矣
2、学生朗读前四则,要读得正确,读出语气。
3、分析这四则。
第一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体会,着重讲了求不的方法和乐趣,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自己的长处别人不了解,却没有抱怨的情绪,不也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吗?”
这则中要注意“说”通“悦”,愉快的意思,“时习”是按一定的时间温习的意思。
学生根据注解自学第二则,教师稍加点拔,点名学生进行翻译,并总结:第二则强调“知新”,温习,不是机械地简单重复,而应是从旧知识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举一反三,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教师讲解第三则:罔:迷惑无所得,殆:恍惚而无依据,这则是说学习和思考要紧密地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去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读书,就会恍惚而无所依据。”
学生自学第四则,教师总结:这则说明学和教都应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译文:孔子说:“对所学的东西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能有哪一样呢?”
4、教师总结前四则,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5、学生当堂背诵这四则。
(四)布置作业。
背诵前四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前四则,熟读后两则。
2、理解后两则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抽查学生背诵前四则的情况。
(二)学习第五则。
1、听课文录音,标出这一则共有几句话。
2、结合课文注解,学生自己翻译这一则,并指名学生进行口译,教师明确译文:读书有三到,就是必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上,那么眼睛就不可能看仔细,心和眼不专一,却只是漫不经心地朗读,决不能记住的,即使记住了,也不能记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和口哪里会不到呢?
3、划分这则的层次。
分三层:(1)/(2)/(3)(4)
第一层:提出观点:读书有三到。
第二层:论述“三到”之间的关系。
第三层: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三)学习第六则。
1、了解刘开:清代文学家。
2、听课文录音,标出这则共有几句话。
3、结合课文注释,学生口泽,指名学生进行口泽,教师明确译文:君子学习时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问题,不问,就不能增广见识、喜爱学习却不能勤问,就不是真正能够喜爱学习的人。
4、划分层次。
共四句话,分三层:(1)/(2)(3)/(4)
第一层:提出观点:君子之学必好问。
第二层:论述学和问的关系。
第三层:强调“好问”的重要性。
(四)熟读五、六两则。
(五)学生口头回答课后练习二。
(六)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熟练背诵前四则,熟读后两则。
(七)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预习汉字的构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要加强背诵及默写。
2、几个易读错的字要再强调。如“罔、识、诲、矣”等。
3、要注意以下几个字词的含义:罔、殆、说、时习、厌、诲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