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案例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案例实录:


片段一:


在导入《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当我问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啊?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呢?


生A:“我很喜欢旅游。我去过龙虎山。”


生B:“我去过风景迷人的杭州西湖。”


……,……。


(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并且能感觉出对于问题的回答很感兴趣。)


师:今天教师就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游玩,请看(观看一组有关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课件),并加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师:你认为那里的景色如何?有什么特点?


生A: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景区。


生B:我发现那里的水特别清,山的形态各种各样。


师:那大家想不想了解在作家笔下的桂林山水是怎样描述的呢?


由此进入文本的学习。


片段二:


在总结课文时,当我问学生“在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哪些描写山水风景的词语令你印象特别深刻?你都理解了它们吗?”学生们纷纷地把手高高举起。


生A:无瑕、翡翠


生B: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生C:绿树红花、怪石嶙峋、拔地而起


……,……。


师:同学们,大家发现了么,这些词语不正都体现了作者笔下桂林山水的特点么?


我们在学习文章时,可以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词语的学习来体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些风景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请你自己来动笔写一写,依照文中作者的写法,描写一下你家乡的风景吧。


分析与思考:


这是一篇实用文的教学实录。在以上的案例中教师为提升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从多方面做出了努力。实用文的内容涵盖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四方八象,无所不包,而其主旨内涵明确、具体,思想主题清晰、直白,所以它的思想内涵主要是促进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丰富学生的客观知识。而我国课标中也明确规定实用文阅读教学就要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这一目标而服务。实用文在写作时有大体相同的表达形式,如借助一些写作手段强化文本的文体风格,从而达到强化这一类文本的信息功能特点,更是对学生习作训练强化的很好 “样本”类型,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


因此,结合实用文的特点,并联系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提高实用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用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以促进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丰富自身的客观知识。案例中的新课导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采用这样的形式导入,切合实际。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既观赏了优美的画面,又聆听了悦耳的音乐。面对桂林山水的特色,在美感的驱使下,学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自然地被激发起来,当然也就会乐于阅读了。


二、 注重文本语言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文意


学习实用文文本的语言,分析字、词、句、段、篇的意义,目的是要理解文章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因此,注重实用文本语言的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义。案例中的总结部分也正是基于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待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听到,让学生说出令其印象深刻的词语,不仅仅是再次为了回顾词语,更深地是要让其领悟文本所表达的意义。


三、注重文本内容及写作技巧的教学,使学生“读写”能力逐步提高


实用文文本选练点在培养学生“聚焦思维”,即能够通过文章的写作手法去理解文本,然后用这种写作手法去进行日常阅读和写作学习。因此在学习这一类文本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的”。这也即是需要教师注重文本内容及写作技巧的教学,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案例中让学生依照课文的写法来写一写身边的景色,这即是“聚焦思维”中的再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行日常的阅读和写作学习的目的。反复诵读,体会情感,联系实际,将情感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以达成使学生的“读写”能力逐步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