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导学案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课文说明]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现了中华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无比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以写实的笔触、澎湃的激情、细腻的描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课文,好像置身于那庄严、隆重、热烈的场面,让读者身不由己地激动起来。


课文比较长,共有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把开国大典描述得清楚而翔实。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介绍了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会场的布置,描写了开国大典举行前的会场。第二部分(五至十自然段)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开国大典的场面,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时刻。第三部分描写了阅兵式的盛大场面;最后写了群众游行,开国大典结束。


课文描写得非常细致,用词准确凝练,处处流露出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喜悦与激动。如“从早上六时起,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人们手里擎着红旗,或者提着红灯,从四面八方拥进会场”,既写出了人们对开国大典急切渴盼的心情,也表现了大家由衷的喜悦和热情。一个“拥”字,既写出了来参加大典的人数多,又写出了人们急切渴盼的心情,使当时的热烈场面跃然纸上。“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瞻仰”这个词,特别能表达人们对国旗的崇敬、爱戴之情。课文中这样的词句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品读。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描写了开国大典盛大的场面,各个环节之间有承启,使整篇课文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体会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建议]


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生日,说到这一点,六年级的学生都能知道。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阅读过一系列关于革命传统的课文,也拥有了一点“红色的记忆”。然而,对于新中国成立,对于开国大典,学生还是会觉得比较陌生。怎样让学生透过课文,感受到开国大典的盛大与庄严,感受到开国大典中人们的喜悦、激动和自豪,除了研习课文外,还有必要对开国大典的历史资料有更多的了解。


1.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课前,可指导学生从书籍中,从网上,从熟悉新中国历史的大人口中,去获取相关背景资料。这样对开国大典事先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过于生疏难懂。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增强了自学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借助于图片、录像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知课文中的盛大场面。这样,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2.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这篇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晰,可以尝试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划分段落时,不强求一致,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就可以。在划分段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感受课文的环环相扣。


3.感受盛况,激发情感


在学生熟悉课文后,可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理解感悟文中对开国大典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可以品读感悟描写开国大典盛大场面、表现人民激动自豪心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或访问父母、老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如“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表现了人们盼望参加开国大典的急切心情;“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现了人们对于领袖的热爱,对于大典的深切关注;“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表现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描写阅兵式的场面,文中也描写出了人们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品析词句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看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图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入情入境。


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受到开国大典的隆重与庄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最后,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深入领悟文章主旨,在朗读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采用换词的方法,体会语言文字的特色与魅力。引导学生读每段之间的过渡句,体会这些句子承上启下的作用,感悟课文结构上的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修葺一新,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没有国徽,因为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4个决议。[]


升国旗、鸣礼炮。鸣礼炮从北平解放后已是第三次。第一次是7月7日晚天安门20万群众纪念抗战12周年及政协筹委会召开时放的。第二次是9月21日新政协开幕时鸣了礼炮54响。这次开国大典则以54门礼炮鸣28响,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当时还未有现在56个民族之说),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奋斗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准备]


开国大典录像、开国大典相关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为建立新的国家而举行的隆重仪式。


3.想想:开国大典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你的理解形容一下。(隆重、庄严、热闹、盛大……)


4.你了解到开国大典的哪些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


二、初步感知


1.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


2.观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3.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课文是怎么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呢?我们自由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xiàn县 bèn(奔) niǔ钮 zhì帜 tánɡ膛


口头组词:县城、直奔会场、按钮、旗帜、胸膛。


找到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自己读读。


5.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人所在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2)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政府、容纳、县城、按钮、旗帜、胸膛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感染了你?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2.讨论交流。


填空:


开<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典礼的估计总数约()人。会场在()。主席台设在()。


从第一段,你了解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了解到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与人数等,感受到大典的隆重、庄严。)


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


回忆《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感人场面。


(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五星红旗。


(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


“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体会此处排比句的好处。


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车上,跟铁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7.找到课文的过渡句,体会课文的结构。


“接着,升国旗。”“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这些句子简洁明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板书:


开国大典


隆重、庄严


大典前: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约30万人


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庄严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大典后:阅兵式群众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