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观摩课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研究目的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学生情智发展


课 题理想的风筝


教学简况


一、 导入


1、教师配乐朗诵,听了刚才这段话中的春天,你有什么感觉?


2、春天是放风筝的时节,你们放过风筝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理想的风筝》。


看老师写课题,(写的过程中强调)“筝”字是竹字头!(指导读准“风筝”中“筝”字的轻声)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反馈。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用你的方式走进课文可以轻声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互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朋友你都认识吗?会读吗?


[出示词语]


A、自由读 、指名读(横排)


出示多音字:“翘”、“转”(指导读音、组词区分)


B、除了横着读,还可以怎么读? C、竖读每一排,你们发现了什么?


D、质疑:在这些词语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师生共同讨论。


4、由词入句读,检查朗读情况。


三、梳理文脉,整体把握。


1、课文主要写的是谁?(板书:刘老师)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3、学生浏览课文,同桌交流。


4、通过全班交流,把每件事概括成一句话,进一步概括成一个词语,提炼成小标题。


五、提取语句,明晰“双线”。


(一)划出写“圆木棍”和“放风筝”的句子。


【要求】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分别划出写到圆木棍和放风筝的句子。


(二)交流写到“圆木棍”的句子。


1、学生个别汇报读句子。


2、【出示句子】


3、“功德无量”怎么理解?(给刘老师很大的帮助,作用很大) “随机朗读”预设


4、小结


(三)交流写到“放风筝”的句子。


1、过渡:刘老师仰仗着圆木棍的支撑,才能够放飞心爱的风筝,让我们一起把目光移向写到放风筝的句子。


2、学生个别汇报读句子。


3、【出示句子】


4、大家最喜欢听班上哪位同学朗读,推荐他(她)来朗读这三处句子。


5、听他读了这些句子,刘老师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


三、赏读春景,了解写法。


1、这样的刘老师总是让作者在放风筝的春天时时想起,春天多美啊!同学们,那春姑娘给你带来了那些成语呢?(指名说)


2、很多古人也将春的变化春的美丽写进了诗里,小诗人,吟一句-------


3、课文中苏叔阳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呢?大家轻轻地读读。


4、发现文中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的吗?拓展拟人手法的成语,古诗


5、我们再来读一读,一定会感受到春的活力,春的激情,春的美好。


六、小结存疑,留有余味。


为什么作者不想起别人,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起刘老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