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一课时 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选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


根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设计情境范读,利用游园图来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什么是“移步换景”法。并遵循阅读教学的特点,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游览顺序。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


2、学习本课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认读“颐”字,指导书写。


3、指名介绍颐和园资料。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培养学生查资料,帮助理解课文的习惯。为后面更好地研读课文做好铺垫。)


二、视频欣赏,范读课文。


1、播放颐和园视频范读,学生欣赏。


2、学生谈对颐和园的印象,学习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现颐和园的美丽,使学生对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前请学生自己归纳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不减字。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努力将它弄懂。


2、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


(1)学习7个生字,指名拼读——去拼音读——放在词语中多种形式读,注意“耸”、“堤”、“眺”的读音。


(2)学习11个词语,指名拼读——检查读——抽读,质疑,理解词语意思,指导想办法记住字形。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殿”、“廊”。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


(设计意图:学会生字,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课文内容和知道有感情地朗读打好基础。)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


五、三读课文,理清顺序。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写了颐和园中的哪几个景点,是怎样把这些景点连起来来的?


2、指名汇报,师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出示颐和园游览地图,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4、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顺势理解“移步换景”法。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度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为完成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引路。)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她的美。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我们继续学习。


2、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长廊


颐和园 万寿山


(大 美) 昆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