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二)》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设计思想:


⒈由于两篇故事人物相同、情节相似,为便于分析课文,把两篇故事看成一篇文章的两个自然段进行教学。


⒉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看注释、查字典、深入思考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⒊重视朗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朗读把握文意的方法。


⒋采用复述故事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⒌采取趣味性原则来设计思考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思考题注意分层次性、有梯度,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晏子春秋》中的部分篇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重点:初步掌握一词多义;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难读字音,流利通读文章。


2、疏通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晏子故事两篇》叙述了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在外交上也常常展开激烈斗争,以显示各自的实力。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这段历史的反映。文章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晏子故事两篇》。


(二)学习课文


⑴播放录音。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画出疑难字词。


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⑵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a.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傧者更道闾张袂成阴比肩接踵缚赐熙


b.借助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以,因为; 坐,犯罪;


短,身材矮小; 盗,偷窃;


延,迎接,引进; 赐,赏赐;


道,通“导”,引导; 诣,到……去


辱之,羞辱他; 曷,同“何”;


踵,脚后跟; 固,本来;


宜,适宜; 席,座具;


徒,只是; 其,它;


然,这样; 熙,同“嬉”,开玩笑;


取病,自取其辱; 焉,相当于“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翻译文章,读懂文章内容。


2、学会复述文章故事。


教学过程


1、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明确句意: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齐国的国都临淄有几千户人家,大家举起袖子来就阴了天,擦下来的汗就如下雨,他们肩并肩,脚跟脚而存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齐国根据所出使的国家的情况派遣使者,有才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开明的国家,无能的人被派遣出使无能的国家。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得无,莫非。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3、集体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故事。


4、小结


第一篇:写晏子出使楚国的两件事,第一件写楚人欲辱晏子,晏子经过斗争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第二件写楚王因晏子身材矮小欲贬其缺点,晏子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击楚王。第二篇:写晏子使楚前,楚王设计辱齐;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2、感受晏子说理艺术。


教学过程


1、精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⑴思考问题幻灯片。


思考题一: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进行有力回击,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二: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⑵学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一:


首先,从他自身来看,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辞令。


其次,他善于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如文中的“使狗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把d国与狗国等同。又如在第二则故事中他又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回击楚王。


再次,他所采用的夸张手法,也让楚王生畏。如在讲到齐国人时,以“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形象的夸张,让我们感受到齐国人比比皆是,更有力地反驳了“齐无人耶?”的质问。


第四,晏子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面对楚王提出“然则何为使子?”的质问,晏子降低自己的身份,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作答,又是一次以楚王的尴尬而结束。


总之,课文中正是由于在晏子的外交辞令中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和以退为进的方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使晏子这一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⑷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⑸明确思考题二:


晏子是齐国的大使,从外貌来看,其貌不扬,不够潇洒,从文中“楚人以晏短”,可以看出他身材矮小,因而成为楚人耻笑的把柄,但晏子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弥补这一不足之处,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他非常镇定,不慌不忙地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他并没有在其追问下退缩,而是反戈一击,采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致使楚王无言以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