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光倾听》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师生:网络查询“金波”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板题质疑、认识作者


1、同学们,看板书:倾听,是什么意思?通常情况下,我们听他人说话,用什么听?生答后师补充板书:用目光,你怎么理解用目光倾听?你还有什么疑问?生提问,师梳理:带着“怎样用目光倾听?”和“为什么用目光倾听?”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金波爷爷的抒情诗歌:用目光倾听。


2、生交流作者的资料,师课件出示金波的照片及资料,适当补充。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过渡:今天,我们有幸拜读这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希望同学们用心读,有喜人的收获。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学生评价,纠正个别字音。


3、再读全诗,标出节数,说说诗歌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和他人交流时,要用目光倾听)


三、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诗,找找:哪一句写怎样用目光倾听?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怎么理解这一句?(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还要用眼睛倾听。)


师:从哪里发现的?引出诗歌的第一节。


(3) 课件出示: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师引导体会:请同学们读这句,想想“最”可否去掉?为什么?学生谈理由。这真是句平常的话吗?从哪看出来?引出“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课件出示该句,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妈妈教会他这一交往之道的感激之情。[]


(4)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轻声细语,亲切温柔和作者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过渡:是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使作者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可是,为什么听别人说话时要望着对方呢?找出相关语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2、学习第二、三节。


(1)学生默读诗歌,找句子,写体会。


(2)重点交流:


①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课件出示)


师:你怎么理解”真诚”一词?你认为与人交流时,怎么做才能表示我们的真诚呢?用目光倾听还能体现出我们的什么?


(使学生明确:交流时,看着别人,认真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与人交流时,真诚非常重要。)相机板书:交流 真诚


举例认识真诚的重要: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和他人交流,回想下,有没有过: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望着你的经历,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觉?那有没有过:你和他人交流时,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的经历,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觉。


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经历,你明白了什么?(交流最需要真诚)齐读诗句。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沟通和了解,而交流、沟通、了解,最需要、最重要又必不可少的是真诚,希望同学们一定记住:交流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


师:作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而且用目光去倾听。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那句话: (学生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2)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真诚的目光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抓“千言万语、温暖的春天”体会)


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引导学生谈自己用目光倾听时,从对方的眼睛里感觉到他人发自内心想对我们说的话及当时的感觉。)


(谈一个事例,读一遍诗句。)


师:用目光倾听,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人对我们的关心、爱护、鼓励、期待、、、、、、这种感觉让我们如沐春风,倍感温暖,幸福,仿佛步入阳光灿烂的春天。可见,真诚的目光在交流中多么重要啊!


(再读: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俗话说的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作者始终记着妈妈的那句话,所以,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呢?(他为妈妈教会他与人交流时要真诚而自豪。)


(指名读,读出自豪,得意的感情。)


(朗读第二、三节,范读,指名读,配乐读。)[]


小结:作者的眼睛是纯净的,他能用真诚的目光去打动别人。多亏了妈妈教育他的那句话,你们记得吗?


(学生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师:这句话伴随着作者长大,教会了他很多很多东西,到底教会了他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别人,真诚待人。)


师:从妈妈这句最平常的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妈妈的爱,伟大的母爱。)


4、学习第四节。


师:是啊,生活中还有许多道理值得我们去揣摩,但真诚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妈妈用她那真诚的目光,教会了我用目光去倾听,用真诚去与人交往。


集体读第四节: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读出感激。)


现在你读懂妈妈那句最平常的话里饱含的感情了吗?(对孩子的爱,作者感激妈妈,其实就是赞美伟大的母爱)


四,总结:


让我们共同聆听妈妈的教诲,用真诚的目光去交流心灵,让人与人在真诚的目光里更亲近,让情与情在真诚的目光里地久天长。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感激和对伟大母爱的赞美之情在音乐声中齐声朗读诗歌《用目光倾听》。


(配乐,全班齐读。)


(全班背诵)


五、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与人交流,那么,除了用目光倾听以外,还用什么方式能表示我们的真诚?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写写你对真诚的认识,指名板书,再交流。


4、老师推荐诗歌,(课件出示)学生在音乐声中读、悟真诚的重要。


真诚


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


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得美丽;


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诚,就有了朋友的关怀;


有了真诚,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诚,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甘泉滋润;


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


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抚慰;


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


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心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把钥匙去打开啊!


生活在真诚中,会如沐春风。既如此,何不真诚走一生?


板书: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 你要望着对方


交流 真诚


教学反思


《用目光倾听》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写的一首抒情诗歌。通过妈妈说的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教会作者与人交往,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同时赞扬了伟大的母爱。诗歌语言优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作者紧扣主题,节节深入,表达《用目光倾听》这一主题。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第二节中“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而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和第三节中“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举生活中和别人交流时别人用目光倾听和不认真倾听的例子,当时的感觉,和自己经历过的真诚的目光,明白用目光倾听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到与人交往要真诚的道理。[]


上完本课后,我第一感觉就是,我超越了自己,因为之前设计的教程是依次进行的,但学生回答“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这一问题时,次序颠倒了,我只能随机调整教学顺序,竟然做到了有条不紊,引导巧妙,过渡语衔接紧凑。事后想想,课堂,我们面对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我遇到的情况太正常了,而这,无疑是对教师课堂的应变、调控能力的检阅。就在我为自己随机调整教学思路并没出现大错窃喜之际,同事提出:本课作者是层层深入表达这一主题的,你好像调换了顺序,我猛一惊,是啊!只因当时想着学生先说的第三节的原因,不能扔下,讲完第二节再回过头来讲第三节,尽管犹豫了几秒,但还是顺着学生的回答讲下来了,没想到这样调整影响了主题的表达。这让我吸取了教训,能调整的就随机调整,不能调整的坚决不能调整,否则影响主题的表达。


由于临时的调整,在理解第二节的重点句时,本来想让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认识与人交流时,真诚特别重要,结果疏粤耍尽管学生谈出来了,但我感觉不及原来设计的教法认识深刻。我对此感到很遗憾,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应变能力欠缺,以后还需加倍努力,锻炼提高。


虽然本课只是一首诗歌,只有十四行,但我却感觉后边时间很紧张,后来与他人交流后发现前边的读,如果能设计的更精细的话,就不会出现后边很紧张的情形,这又一次让我感觉到自己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巧妙指导阅读方面的欠缺。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弱点,以后我将多向他人请教,深入课堂学习,并大胆实践,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争取成为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