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颗星子下》学案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以“悬念、波折”来安排情节的写作方法。


2、欣赏课文中充满诗意的语言,感受“我”对老师无比崇敬和深沉眷恋的感情。


三、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2、查字典,掌握生字,完成文后积累。


三、问题思考


1、本文标题为何采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形式?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传述的事可谓“一波三折”,那么,作者是如何以“悬念、波折”来安排情节的呢?这样写有何好处?


四、品味语言


1、散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重点欣赏、品味文中充满诗意的语言)


⑴生动、准确的动词


⑵美丽、形象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