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蒲台的苇》说课稿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采蒲台的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符合孙犁的一贯风格。作者从白洋淀入手,借苇来写白洋淀人民的民族精神、英雄气概。


这篇作品读来读言的含蓄,情感的绵长,令人心醉,给人无限的品味空间;同时,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将苇和人合为一体,热情的沤歌白淀的英雄人民。因此,我首先将本文的三维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作者用象征手法表达的对英雄的赞美;学习理解文中含蓄而有深意的句子;学习白洋淀人民的英勇、智慧。可以说,在这个目标上,既注意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尊重了学生情感和价值的需要,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三维性质。在本文中,我并没将“英雄”的内涵作为一个重点目标,而是仅仅采用了探讨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已见,在价值取向上也并不否定学生的主观意向,而只留给学生一个可以百花齐放的空间。其原因一是革命的年代已久远,人为的传输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英雄”的内涵;其原因二是我觉得本文要让孩子们理解并学习的是一种民族的气节和精神,而并不是学习某些“英雄”的 。


围绕着三维目标,依据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我精心选择了以下学习方法:朗读与品读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结合,探究与辩证结合,体验与想象结合。本文语文精炼忧美,教师适合让学生从朗读入手,感受作者的情感。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承征手法在本文的介入,有些句子难免会蕴意深刻,这就又要求学生品读本文。贾平凹首评价说:“孙犁不是个写史诗的人,但他的作品直通心灵”。直通心灵的文章得用心体会,一个人的心只有一种体味,多个人的心却有千百种情绪,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近孙犁其人,更好的了解孙犁作品的意承,在自主学习基础,我尤为强调学生的合作交流,深层品味。探究与辩论结合,体验与想象结合,是我在教法上设计的两个深层的内容,我个人觉得这方面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自我飞跃与交新的平台。在这里,真正正体现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含量、口语表达的技能、逻辑推理的思维、随机应变的智慧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等方面内容。


在教学过程的呈现上,我根据循序渐进的前因,指导着教学的过程层层推进,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风景欣赏,激情导入;2、速读课文,初步感知,寻读课文,透视文本;3、深读课文,合作探究;4、写读课文,真情想象;5、齐读文段,有力收结。


风景欣赏,激情导入。从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便于教师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带着愉悦的视觉感受进入新课,从而调整身心机能,进入学习的状态。另一潜性的目的就是为了和文中的炮火硝烟中的风景形成对比,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全文之后,感受到他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美丽是昨天的干瘪百孔铺状,现在的幸福是往日的激情热血换来的。[]


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让学生速读一遍课文,谈留给自己最深印象的物、事、人,通过这样的速度,让教学的过渡不突已,同时为下文由苇喻已的理解做好铺垫。


寻读课文,透视文本。一篇课文的教学,对文本的理解与透视无疑是教学的基础所在。学生可以通过边读边思考边概括的方式,了解文章的脉络与情感,为教学目标的到达做好准备。在这一步骤中,每个小问题的设计也体现了层次性,前一问是后一问的基础,后一问是前一问的引伸。在本步骤设计中,为了让文章深入学生的心灵,体验生活,特别设计了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小步骤,读、写结合,训练了学生的技能,导向了学生的情感取向。


深读课文,合作探究。这一步骤可以充分让学生体味到合作的愉悦性和实用性。语句的品析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在,所以采用了小组品析。而在三个被选择上,也有层次性,难易程度各不同。鉴于本班学生人数多,语文功底参差不齐的状况,又特提高学生选做,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毕竟古语说得好: “十指有长短,术业有专攻”。小组探讨辩论实际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探测,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口语表达等能力,又可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正确塑造学生的人格。既然达到了这些目的,那么至于答案的准确性与唯一性也就可退之而求其次了。


写读课文,真情想象。通过这样一个步骤,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在情感上也是一个新层次的突破,引起学生共鸣,培养民族的精神与不屈的信念。


齐读文段,有力收结。教学的最后,学生齐读文段,收结全文,其一,可以再次深化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其二还可以使本文的教学给下余味回旋之感,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本文熏陶的状态之下。


概括的说来,本节课的教学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的生成是三维目标的生成,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而只考虑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需要。


二、师生的地位处理上,教师重导,学生重学。魏书生曾言:“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所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本节课基本做到了这一点。


三、教学语文更亲切人,更人性化。在教学中多用礼节性词语,如“请”、“让我们一起做好吗?”这让学生感觉到了一种被尊重,从而激活了学生主体的力量,让学生尽可能的挖掘内在潜力并投入学习。


四、交流的方式更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单向交流,双向交流,更多的是小组内部的、小组之间的多元交流。让学生轻松助学的同学,更多的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五、教学内容上层次化。在教学内容及问题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问题的层次性和生成性,设计了和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促进了整体的提高。


六、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用了朗读与品读结合,自主与合作结合,探究与辩论结合,体验与想象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多角度的引导学生自我去寻找、去发现、去解决,鼓励了学生的体验,促进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并没全部否定传统的教学,而是继承了一些教之有用的体式:


一、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我仍继承了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单位时。因为拒现代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时间为38分钟,过短没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能力,过长也会事半功倍。因此,我仍较为严格的控制了我的教学时间。


二、传统的教学很讲究整个过程的布局谋篇,结构严谨。本课的教学从导入开始,直至最后的收尾,逐层深入,结构连贯而严谨。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只不是往日的布局更生“教”,本课的布局更重“导”罢了。


总之,本节课应该说适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品质。但教学就如电影,永远没有“最完美”一词之说,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我在这儿提前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