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你入睡》教案

来源:网络    作者:    时间:



《拥你入睡》

二. 教学重点:
领悟本文浓浓的亲子之情。
学习本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肖复兴的儿子肖铁也是一名青年作家。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的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1、2段)写儿子上初一以后一下子长大了。
第二部分:(3—末尾)写拥儿子入睡的心理感受。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3—6段)写长大的儿子躺在自己的怀里竟有些受宠若惊不敢相信。
第二层:(7—10段)写对拥抱儿时儿子的回忆。
第三层:(11—13段)写“我”拥着儿子、端详儿子、想到未来。
第四层:(14段)写“我”没有按时叫醒儿子。
 
三、重点内容分析:
1、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找出拥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
“受宠若惊”——“珍惜”——“温馨而矛盾”
2、同是拥抱儿子入睡,长大的儿子与儿时的儿子是不同的,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分析表达效果。
拥抱儿时的儿子:
“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
提示:写出儿子像小鸟一样依人、可爱。
拥抱长大的儿子:
“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
提示:突出此时儿子的娇小、安静。
“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提示:对儿子睡态的细微观察,又体现了儿子的成长。
“像拥着一只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
提示: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不得不让人小心翼翼的对待,因为羽毛随时可以飞走,显出父亲格外珍惜。
3、拥抱长大的儿子,回忆儿时的儿子,7—10段是什么叙述顺序?
提示:插叙。既写出内心感受的不同,也体现了对儿子的成长的关注、对儿子的爱。
4、对15段中的“爸爸的期待是惊喜又是忧伤”,你怎样理解?
明确:“惊喜”的是儿子的长大;“忧伤”的是怕儿子长大与自己疏远。
5、对15段中的“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你怎样理解?
明确:“温馨”是怀抱儿子入睡的幸福感,希望这样的温馨永远也不失去;“矛盾”是既希望儿子茁壮长大,又害怕因儿子的长大而没有了亲密。亲子之情细腻地表达了出来。
6、联系学过的《散步》、《背影》,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亲子之情是永恒不变的,《散步》中老母亲对儿子的理解,《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体贴,《拥你入睡》中对儿子的抚爱,都是极深的亲子之情,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学习了这几篇文章我们解读了父母,了解了父母爱的无私,我们就要学会爱他们,让家庭永远充满爱的温馨,并将爱传递。
 
四、总结写作特点:
1、善于捕捉生活的瞬间,写出内心的感受。
2、描写细腻传神。
3、贴切的比喻使描写生动。
 
五、课后字词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背(cuō)              亲(nì)         懵懂懂(měng)    (zhuài )
(mì)        袅(niǎo)      回(sù)
2、根据注音写汉字:
顾jì(忌)   受chǒng(宠)若惊         天方夜tán(谭)
安xiáng(详)   tián(恬)静              天lài(籁)         rú(蠕)动
3、解释词语;
天籁:
灵感:
静谧:
恬静:
回溯:
懵懵懂懂: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灵感:由于长期探究而突然顿悟,并得出富有创造性的想法、思路。静谧:安静。恬静:安静、宁静。回溯:回忆。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一、多音字注音组词: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三、阅读理解:
我禁不住望望儿子他睡得那么沉稳,没有梦话,我不知此刻他在睡梦中是不是呼唤着我?我却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拥他入睡的再不是我,而在他的睡梦中更会“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亲爱的儿子,那将如诗人所写的,是爸爸的期待,爸爸的期待是惊喜又是忧伤。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
 
1、“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指的是什么人?
 
2、“那将如诗人所写的,是爸爸的期待。”爸爸的期待是什么?
 
3、为什么说“爸爸的期待是惊喜又是忧伤”?
 
4、“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你怎样理解?

【试题答案】
一、多音字注音组词:
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三、阅读理解
1、儿子的女友、恋人。
2、期待的是:儿子长大成人。
3、“惊喜”的是儿子的长大;“忧伤”的是怕儿子长大与自己疏远,更不会有肌肤之亲。
4、“温馨”是怀抱儿子入睡的幸福感,希望这样的温馨永远也不失去;“矛盾”是既希望儿子茁壮长大,又害怕因儿子的长大而没有了亲密。亲子之情细腻地表达了出来。
 

相关内容